日期:2025-08-10 06:52:33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18
前文已说,就在刘黑闼河北起兵之时,唐廷已经做好了南下攻打江陵萧铣的计划,命令夔州(今重庆奉节)总管李孝恭,也就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大造战船,训练水军,随时出兵。
于是,在东征刘黑闼的军队出发后不久,进剿萧铣的南征军也出发了。
南征萧铣的行动虽然比讨伐刘黑闼的行动晚,但平定萧铣却比平定刘黑闼要快。
萧铣是南朝梁宣帝萧詧的曾孙,也是隋炀帝萧皇后的亲戚。隋炀帝时,他当罗川县令。隋末大乱,他被巴陵(今湖南岳阳)的校尉董景珍等人推举为首领,尊为梁王,改年号叫“鸣凤”,衣服、旗帜的颜色都按照梁朝的老规矩。起兵才五天,远近归附的人就达到好几万。
没多久,他就自称皇帝,把都城迁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封董景珍等七个功臣为王。又召来邓州(今河南邓州)人岑文本当中书侍郎,专门处理机密事务。接着派鲁王张绣去开拓岭南(今两广一带)。岭南很多郡县都投降了。
不久,他又趁天下大乱,派部将苏胡儿攻取豫章(今江西南昌),杨道生攻取南郡(今湖北荆州一带),声威震动一方。地盘南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北到汉水,西到三峡,东到九江(今江西九江),全被他占了,兵力达到四十余万。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杨道生进攻峡州(今湖北宜昌),被唐朝峡州刺史许绍击退。萧铣又派将领陈普环率领水军进入三峡,结果还是被许绍在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凭借险要地形击败,甚至活捉了陈普环。
但萧铣不死心,仍然在安蜀城(今湖北宜昌附近)屯兵,窥伺巴蜀(今四川)。
唐高祖李渊遂命令李靖去经营夔州。因为被萧铣的军队阻挡,李靖很久都没法前进。李渊下诏责备李靖逗留不前,要判他死罪,幸亏许绍上书替他辩解,李靖才免于一死。
不久,董景珍的弟弟图谋造反,事情败露被杀。董景珍当时已调任长沙太守,害怕受牵连就投降了唐朝。
萧铣命令张绣攻打董景珍。董景珍登上城楼对张绣喊话:“你没听说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吗?你立了功,现在萧铣就要对付你了!你还替他卖命攻打我干嘛?”
张绣不听,还是指挥军队包围了长沙城。城里粮食吃光了,董景珍想突围逃跑,结果被部下杀了。萧铣就让张绣当了尚书令。
但张绣当了高官后变得骄傲跋扈,最后又被萧铣杀了。
经过这些内斗,萧铣手下的功臣将领们渐渐离心离德,兵力一天比一天弱。露出了败亡征兆。
唐朝这边,峡州刺史许绍又攻占了萧铣的荆门镇(今湖北荆门)。黔州(今重庆彭水)刺史田世康也打下了萧铣的五个州、四个镇。
李靖于是向朝廷献上攻取萧铣的十条计策。唐高祖李渊就任命赵郡王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整训水军;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手下的长史(类似参谋长),把军事都委托给他。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秋天八月,李孝恭在夔州检阅军队。正巧赶上秋汛,长江水暴涨泛滥。李靖劝说李孝恭立刻出兵!其他将领却大多认为不行。
李靖激动地说:“用兵讲究的就是神速!现在我们军队刚集结好,萧铣还不知道。要是趁着江水暴涨,我们顺流东下,打他个措手不及,我料定萧铣来不及防备,肯定会被我们活捉!”
李孝恭非常赞赏,立刻上奏请求出兵日期。然后亲自率领两千多艘战舰,和李靖等人当天就顺江东下,越过荆门、宜都(均在今湖北宜昌附近)两个重镇,直达彝陵(今湖北宜昌)。
萧铣的将领林士弘驻兵在清江(今湖北宜都附近),一点防备都没有。唐朝水军一鼓作气冲了进去,缴获了三百艘战舰。
林士弘狼狈逃窜,唐军追到百里洲(长江中的沙洲),又和林士弘打了一仗,再次大胜,然后长驱直入北江(长江支流)。
江州(今江西九江)总管盖彦举带着五个州投降了唐朝。
萧铣那边呢?他以为天下太平,早已把军队解散回家种地去了。突然听说唐朝大军来了,仓促之间征兵,一时半会儿哪能召集起来?只好把宫廷卫队调来抵挡。
李孝恭准备出战,其他将领也都一致请战,李靖却站出来极力劝阻说:“萧铣为了挽救败局,把他所有的精锐都调来抵挡我们,这股势头很猛,不能硬碰硬。不如把船停泊在南岸,坚守不动。等他这股锐气消退了,或者分兵回去守城的时候,我们再冲出去奋力攻击,这样才有胜算。”
从前面的文章可知,秦王李世民就擅长用这招,李靖的想法也一样,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但李孝恭没听李靖的,留下李靖守营,自己带着精锐部队出战,果然大败而归,只好退到南岸坚守。
萧铣的军队分散在江面上,忙着抢掠唐军丢弃的军用物资。李靖看到萧铣的船队乱成一团,立刻请求出击。
李靖的眼光和李世民一样,能随时捕捉战机,并雷霆出击。
这时李孝恭正后悔之前没听李靖的话,自然同意。于是命令李靖带兵出击。
萧铣的士兵们正四处抢东西呢,没想到刚被打败的唐军突然杀来,于是慌忙逃命,哪还有心思打仗?
李靖纵兵追杀,砍死砍伤敌人无数,乘胜直抵江陵城下,冲进了外城!然后分兵去攻打水城(江陵城临江的水军营寨),缴获了大量战舰。
李靖却下令,把这些缴获的战舰全都拆散,扔到长江里顺流漂走!
将领们又起了疑心,一起来问李靖:“缴获的敌舰正好可以给我们用啊,干嘛扔到江里漂走,这不是又还给敌人了吗?”
李靖笑着解释道:“各位有所不知。现在萧铣的地盘,南到五岭以南,东到洞庭湖。我们这支军队孤军深入,如果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江陵城,他的援兵从四面八方围过来,我们就会腹背受敌,进退两难!那时候就算有船,又有什么用?现在我们把敌人的船拆散,让它们顺着长江漂下去。那些从远处来的援兵看到这些船,一定会认为江陵城已经被我们攻破了,就不敢再轻易前进,会在路上来回打探消息,这一耽搁就是十天半个月。等他们搞清楚状况后,我们早就把江陵城拿下了!”
于是李靖下令围城。城里的萧铣,天天盼着援兵到来。哪知道赶来的援兵都中了李靖的疑兵之计,看到江上漂来的破船碎片,果然起了疑心,不敢轻易前进。
连交州(今越南河内)总管邱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等人,本来是要来江陵朝见萧铣的,看到全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吓得半路掉头,跑到李孝恭那里投降去了!
萧铣被围在城里,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找岑文本商量。岑文本劝他投降。
萧铣于是对大臣们说:“看来老天爷不保佑我们梁国了,大势已去。如果非要打到力尽才投降,恐怕满城的老百姓都要遭殃。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连累全城百姓呢?算了算了!不如早点投降吧!”大臣们面面相觑,都无话可说。
萧铣先用太牢(牛、羊、猪三牲)的大礼祭告了祖庙,然后下令开城投降。守城的士兵们听说要投降,都哭了起来。
萧铣穿着孝服,率领群臣出城到唐军大营拜见李孝恭。他凄然地说:“有罪的只有我萧铣一人,百姓是无辜的,请不要杀掠他们!”
李孝恭满口答应。但等到唐军进了城,将领们都想大肆抢掠一番,李孝恭也模棱两可,态度不明。岑文本赶紧上前对李孝恭说:“江南的老百姓,受隋朝暴政的苦,加上这些年群雄混战,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日夜踮着脚伸长脖子盼着真正的明主来解救。现在王师(指唐军)来了,所以萧氏君臣才决心投降,为的就是让百姓能喘口气。现在如果放纵士兵抢掠,老百姓会大失所望。恐怕从此以后,长江以南的地方,处处都会反抗,再也不会归顺朝廷了。”
李孝恭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严申军令,禁止杀掠。将领们得不到好处,不死心,便又说:“萧铣的将领抵抗王师,死有余辜!应该抄没他们的家产,分赏给将士们。”
李靖急忙劝阻说:“王师进入敌境,应该传播仁义的名声。那些人为自己的主君战死,其实是忠臣!怎么能和叛逆同罪呢?”
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意见,下令禁止抄家。这样一来,江陵城里秩序井然,鸡犬不惊。南方的州县听说了,纷纷归顺投降。萧铣的援兵来了十几万,一看这情况,也都放下武器投降了。
李孝恭把萧铣押送到长安。唐高祖李渊当面责问他。萧铣长叹一声说:“隋朝丢了天下,群雄都来争夺。我萧铣没有天命,所以失败了。如果这算罪过,我也没什么好辩解的了。”
这态度比王世充、窦建德要高明、硬气许多。但李渊最终还是下令把他斩首于长安闹市。算起来,萧铣建国号梁,只维持了五年就亡国了。
随后,李渊任命李孝恭为荆州总管,李靖为永康县公、兼上柱国(最高军功勋号),负责招抚岭南地区。
萧铣的部将刘洎、李砻志等人,都献出城池率领部众,向李靖投降了。连岭南当地的酋长冯盎等人,也大多派子弟来拜见李靖。
萧铣的梁国就这样平定了。
南方地区其他一些割据首领,也或亡,或被平定。具体情况如下:
之前投降唐朝的杜伏威,帮助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唐朝封杜伏威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兼江淮安抚大使,还封他为吴王。他见唐朝南征萧铣,便想借着朝廷的名义扩张自己的地盘,就多次出兵攻打李子通。
李子通是沂州(今山东临沂)人,原本是个渔民猎户,力气很大。最初跟着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的土匪头子左才相混,手下有一万多人。
左才相失败被杀后,李子通向南逃,渡过淮河投靠了杜伏威。后来和杜伏威闹翻了,就自己跑到海陵(今江苏泰州),暗中派兵偷袭杜伏威的大营。
杜伏威被打败逃走。李子通就移兵攻打江都(今江苏扬州),赶走了太守陈棱,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叫“明政”。
杜伏威记着以前的仇,就派辅公祐去攻打李子通,打下了丹阳(今江苏南京),又进军到溧水(今江苏溧水)。
李子通率兵迎战,打一仗败一仗,加上粮食吃光了,只好放弃江都,退守京口(今江苏镇江)。后来又转移到太湖,收集了两万多散兵游勇,跑去偷袭沈法兴。
沈法兴以前是吴兴郡(今浙江湖州)太守,趁着隋末大乱起兵,纠集人马攻占了毗陵(今江苏常州),接着又打下了江表(长江以南)十几个州,自封为江南道总管。武德二年(619年),他干脆自称梁王,改年号叫“延康”。平时他为人残暴,动不动就杀人,手下将领们都离心离德。突然听说李子通打来了,士兵们纷纷哗变逃跑。
沈法兴没办法,只好逃往吴郡(今江苏苏州)。当地土匪头子闻人遂安派部将叶孝辩去迎接他。
沈法兴跟着叶孝辩去会稽(今浙江绍兴),半路上突然又后悔了,竟想偷袭杀掉叶孝辩。叶孝辩发觉了,指挥手下把沈法兴团团围住。
沈法兴走投无路,跳江淹死了。从起兵到灭亡,沈法兴只折腾了三年。
李子通趁机占据了沈法兴的地盘,威风又起来了。杜伏威又派王雄诞去攻打。王雄诞是杜伏威的养子,一向以勇猛著称。他和李子通在苏州交战,李子通打不过,退守独松岭(今浙江安吉东南)。
王雄诞派副将陈当世,占据高地险要,多插旗帜;晚上又在树林里绑上火把,照得满山通亮。吓得李子通日夜不安,烧掉营寨向南逃跑,退入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区)。
王雄诞追到城下,四面猛攻。李子通知道守不住了,开城投降。王雄诞把他抓住送给了杜伏威,杜伏威又把他押送到长安献给朝廷。
唐高祖李渊赦免了李子通的罪,赐给他宅院田地,让他住在长安。后来李子通又企图逃跑造反,跑到蓝田(今陕西蓝田)被守关的官吏抓住,这才被处死。
李子通从称帝到灭亡,一共七年。
新安(今安徽黄山一带)的土匪头子汪华,占据黟县、歙县(均在今安徽黄山市)等地好几年了,这时也被王雄诞打败,走投无路只好投降。
还有那个闻人遂安,占据了昆山(今江苏昆山),也被王雄诞单枪匹马招降了。于是淮安、江东一带,全归了杜伏威。
合法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