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7 06:19:17
旦场镇盘活300多亩虾塘建成旦俚渔乐营地。
沙琅镇坡富村大力培育甘蔗种植、蔗糖加工等特色产业。
合利村瞄准沉香产业的“延伸价值”发力,壮大集体经济。图为合利村沉香公园。
展开剩余83%沙琅镇谭儒萝卜产业形成种子选育、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120个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30万元以上,42个行政村达50万—100万元,27个行政村突破100万元……在茂名电白,一场关于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升级正悄然上演。
去年以来,电白聚焦增强内力、激活动力、释放活力,持续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让乡村“造血”能力显著提升。今年,电白将“行政村集体收入百万全覆盖”纳入农村污水治理、村内道路硬底化、典型镇村培育、村集体收入百万“四个全覆盖”工作之列,计划2025年实现所有行政村收入均达30万元,未来三年逐步迈向“全域百万”。
在政策的激励和机制的创新下,电白各村的集体经济之路正越走越宽。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邓建青
村集体收入破百万
三年冲刺“全域百万”目标
“截至9月15日,破百万了。”在被问及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时,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书记谢培君的话中透着兴奋。
作为电白沉香主产区的核心村,合利村的沉香种植早已融入村民生活——全村9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中,7000余亩沉香林占了“大头”,约200万棵沉香树连成一片,微风拂过,空气中都飘着淡淡的木质香气。不少村民每年卖沉香树的收入超过百万元。
“2022年,村集体收入才17.5万元。”谢培君回忆,为了打破僵局,村里把目光投向了闲置资源:过去不少农户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村干部逐户走访,最终盘活复耕300多亩零散土地,引进种植大户,搞起了规模化种植。“我们还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种起了木瓜、茄子、苦瓜这些见效快的蔬果。”如今,合利村蔬果基地占地超300亩,“合作社每年给村民发的工资就有30多万元,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集体也有了收入。”
2023年至今,合利村瞄准沉香产业的“延伸价值”发力。“村里自筹资金建设的沉香原材料交易中心去年投用后,每年能给村集体稳定贡献10万元收入。”谢培君说,村里还成立了强村公司,发力沉香电商直播领域,“今年订单慢慢多了起来,目前光直播就给集体创收超10万元。”
从17.5万元到超100万元,合利村的突破是电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电白引导各村探索农业产业化、集体资产出租经营、集体资金投资经营等多元化经营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目前,电白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有60个,10万—30万元的有157个,30万—50万元的有51个,50万—100万元的有42个,100万元以上有27个。
电白正瞄准更远的目标。2025年,电白实施“四个全覆盖”工作,在行政村集体收入层面,目标2025年推进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达30万元,三年实现百万全覆盖。越来越多的村庄在此指引下,因地制宜探索自己的致富路,向着区里的“全域百万”目标迈进。
特色产业破局
创新经营机制拓宽增收渠道
清晨的旦场镇红花坡村,阳光洒在干净的村道上,绿树成荫,休闲健身广场、大大小小的花园错落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旦俚渔乐营地(茂名海镇堡乡村农旅区)内,湖水切割出花瓣状的地块。许多厢式“小房子”临水而建,垂钓者们闲适地甩出鱼竿,静待大鱼上钩……
看着村里的变化,红花坡村党支部书记黄戴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几年,当地不断拓宽渠道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走对了。
旦俚渔乐营地由330亩闲置低效虾塘改造而成。在此过程中,当地创新“固定租金+经营分红+就业保障”模式,通过该村强村公司——茂名市电白区乡悦农业有限公司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海镇堡农旅区项目参与分红,促进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23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与此同时,红花坡强村公司聘用农村职业经理人,组织承揽海镇堡保洁安保、园林管护、餐饮运营等业务,带动100多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强村公司带动与海镇堡辐射下,2024年红花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7万元,预计今年可达100万元以上。
在电白,不少村通过不断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收入来源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沙琅镇谭儒村创办的电白区谭儒萝卜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合作社典型案例模式,带动沙琅镇谭儒萝卜的种子选育、种植、采收、加工、销售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谭儒萝卜成为沙琅镇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沙琅镇坡富村集体将扶持资金入股电白区坡富种养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甘蔗种植、蔗糖加工等特色产业。合作社每年不但支付土地流转租金,并且在发展壮大盈利后,按比例提高流转租金,让农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也使得合作社集体经济达到比较好的收益。
电白还在持续深化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从2023年至2025年,电白成立了133家强村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多元化经营,以产业带动、乡村经营和订单生产等创新模式,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政策组合拳护航
奖励机制激发村干部干劲
“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200万元,相较去年增收近120万元。”谢培君算了一笔经济账:按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可申请数万元作为村“两委”干部的奖励。
谢培君口中的村干部奖励挂钩,是指电白区所推行的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该机制突出“多干多得、少干少得”的导向,按增量递增提取的方式,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奖励资金将不设封顶,以激发村(社区)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工作干劲。
作为茂名市首个推行该机制的地区,2022年,电白在三个镇试点推行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2023年中,电白对试点推行该机制的村进行了首次分红,并将该机制全面推行至全区,同时印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八条硬措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主开发、合资合作、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在符合规划前提下,探索利用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发展相应产业。
上述机制较好地调动了各村干部积极性,他们认真排查村中资源,想方设法盘活岭头、鱼塘、水库、商铺、耕地、撂荒地等集体资产,“一村一策”制定增收策略。
在沙琅镇,尚塘村通过将旧市场改造升级为龟鳖深加工产品观光工厂、延伸开发龟鳖加工产品、与周边村(社区)联动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盘活旧村委会大楼重新发包出租等措施,助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收10万元以上。
在树仔镇,清茶村、等楼村、平岚村将合同到期的山岭、鱼塘及时收回,通过整合、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进行盘活,去年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177万元、98.2万元、96.2元。
加强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开展集体经济组织合同清理整治,“三资”全面实行网上交易,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实行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过去数年,更多举措在电白区各乡镇施行,组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保障线”。
“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政策组合拳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逐渐活了。”电白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政策保障,朝着“全域百万”目标稳步迈进。
发布于:广东省合法配资平台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